从探海到陆地,解码中国人工智能硬实力|2025年7月新刊速递

来源于:知力
发布时间:2025-07-19 15:18:16
    小字号

《知识就是力量》7月新刊

被中国科技的硬核实力惊叹!


在首语中张钹: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提到:从蒸汽时代奔入电气时代,再跃进电子信息时代,城市向天空不断拔高,科学认知的触角也越伸越远。然而,当许多人尚未完全适应信息化的眩晕,我们已呼啦一下被带入数字智能时代。


知识就是力量1956
,赞2

  

中国高科技你了解多少?

  • 蓝鲸号从水面快速下潜,怎么操作调整浮力?

  • 432个机器人靠什么精准施工?

  • 无砟轨道毫米级精度,和头发丝直径比谁更细?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数字智能时代

去探索问题中的答案吧!





蓝鲸号的技术突破




4 月28 日,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蓝鲸号在广东珠海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智能装备领域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创新领航”的跨越,为科学考察、海洋探索、海洋权益维护与开发等提供关键的现代化装备支撑。




蓝鲸号在全艇中央设置 一圈排水口,联通压载水舱。当需要下潜时,可放入海水调整浮力,下潜至数十米深度。其舰桥采用封闭式设计,但有大量开口设计,用于水面航行时内部设备和动力系统的换气与散热。在舰桥上方安装多个整流罩,内部集成通信天线、导航设备以及雷达等。在材料选用上,其采用多种航天级材料包括复合材料和特种金属材料(例如钛合金等),在减轻艇身重量的同时,确保良好 的抗压性能,满足水下作业和航行的需求。




432个小机器人让建筑“走起来”




近日,上海张园 7500 吨石库门建筑群“华严里”,经历了一次更新与保护工程。432 个小型步履移位机器人,让这个古老的建筑群“走起来”完成整体归位。




深度学习是一种模仿人脑结构与运作的人工智能方法。此次项目中,深度学习技术被广泛用于材料识别、动态感知和环境判断等方面。机器人配备了视觉摄像头与激光雷达,实时采集施工区域的影像数据和空间数据。对大量标注的训练数据包括黏土、混凝土碎块、临时工程桩等不同材料进行反复学习。当施工现场出现未知障碍时,机器人能够迅速识别障碍物类型,并自主调整挖掘工具与力度,避免意外撞击或误判,从而保障了作业的安全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