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从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英勇的八路军在华北根据地民众的大力协同下,打响了一场抗战史上不得不大书特书的重要战役。随着战役的陆续展开,八路军参战部队逐渐增加到105个团30余万人,故称“百团大战”。
粉碎日军阴谋的1824次战斗
这次战役分为三个作战阶段。
交通总破袭战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为8月20日至9月10日,主要是交通总破袭战,重点摧毁正太铁路。
8月20日夜,参战各部队同时发起攻击,晋察冀军区部队向正太铁路东段日军展开攻击,首先攻克晋冀交界的要隘娘子关。第129师对正太铁路西段日军展开攻击,同时对平辽、榆辽公路进行破击。第120师和第129师部队则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对铁路线和主要公路,进行了广泛的破袭战。这一阶段八路军拔除了敌人在华北各主要铁路、公路上的无数大小据点,提出“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的战斗口号,他们把路基一段一段挖掉,把枕木烧毁,同时对车站、桥梁、隧道、通信设施实施全面破击,使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网完全陷于瘫痪。
扩大战果的第二阶段
9月20日至10月5日,为战役第二阶段。重点是扩大第一阶段的战果,继续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
晋察冀军区部队发起涞(源)灵(丘)战役,此战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第129师发起榆(社)辽(县)战役,歼灭日军近1000人。第120师对同蒲铁路北段进行了新的破击,并再度切断了该线交通。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发起任(丘)河(间)大(城)肃(宁)战役,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这一阶段八路军攻克日伪军据点多处,平毁了部分封锁沟、墙,严厉打击日军嚣张气焰,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在八路军第2阶段尚未结束时,日军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报复性“扫荡”,八路军随即转入反“扫荡”斗争。
百团大战中,时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徳怀在前线的炮团哨所观察敌情,指挥战斗
反“扫荡”作战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时间为10月6日至次年1月下旬,中心任务是反击日军的大规模报复“扫荡”。
从10月初起,严重受创的日军调集重兵实施“反击作战”,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扫荡”,将重点瞄准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日军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使抗日根据地遭受重大摧残。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命令,华北根据地军民转入反“扫荡”作战:第129师主力在山西新军的配合下,粉碎日军对太行和太岳根据地的“扫荡”;晋察冀军民先后击退日军对平西和北岳地区的“扫荡”;第120师也粉碎了日军2万余人对晋西北的“扫荡”。
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在抗日战争初期佩戴的“八路”臂章(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多种战法的“组合拳”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参战兵力一度达到30余万,各级指战员的战术指挥与军事素养均接受了全面考验,也对部队的作战能力进行了实战检验。百团大战中从结果来看,各支部队虽以分散的形式对日军作战,但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围绕着共同的目标,依据统一的作战计划灵活展开。纵观整个作战过程,毫无疑问此战八路军的战术运用灵活多样,充分运用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山地游击战术,灵活机动地打击了敌人。
1941年至1942年,坚持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斗争略图(图片来源/八路军研究会)
除了强调游击战战法之外,八路军还坚持在有利条件下,对于难打之敌并不一味回避,而采取包围战、攻坚战、歼灭战等正规战的战法消灭日伪军。可以说,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将游击战与正规战的战法进行了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特别是在战役后期反击日军“扫荡”的作战中,采取了“奇袭”“诱敌”“伏击”“围困”“袭扰”等各种有效战法,取得了重要胜利。
百团大战的胜利,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心。更重要的是,百团大战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百团大战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所取得的巨大战果,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责任编辑|赵青云
运营编辑|赵青云 贾琳慧(实习)
质量审核 | 王维嘉 李雅欣
图文来源 |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至暗时刻的艰难反击——百团大战》,撰文/陈光文,原文有删改,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现订购2025年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定价360元
把一整年的知识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