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小安从小就十分擅长运动。在小学阶段,她是班上数一数二的足球小将。上了初中以后,她发现身边的同学都不喜欢运动,取而代之的是讨论影视剧、娱乐圈的明星……渐渐地,小安也加入其中,把课余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了解娱乐新闻上。偶尔看向绿茵场,小安也在困惑:明明自己心里仍然喜欢足球,却不知为何将它放弃。
用实验揭示从众现象
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心理学研究:从众实验。他将参与者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置7名参与者。实验人员每次向参与者出示两张卡片,其中一张画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画有A、B、C这3条线段。实验人员要求参与者判断标准线段与A、B、C这3条线段中的哪一条等长。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标准线段的长度明显与C线段等长。然而,实验人员设置了一个“陷阱”——事实上,每个小组只有一个真正的参与者,其余“参与者”均为工作人员假扮。真正的参与者会被安排在最后一个作答,而在其之前作答的工作人员会一致地给出错误的答案,即标准线段与A线段等长。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参与者,当你前面的6位参与者都一一回复说标准线段的长度与线段A一致时,你是否会疑惑:“到底是他们都看错了,还是我错了?”
实验的结果令人惊讶:大量的真正参与者选择了明显错误的线段,从而与其他参与者的答案一致。从众实验揭示了社会压力对个体决策和行为的深刻影响——即使面对显而易见的事实,个体也可能因为跟从群体的意见而选择错误的答案。
由此可见,从众心理(Conformity)是指个体由于群体压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在各种情境下发生,包括人生决策、消费行为、服装潮流、意见观点等。
拒绝盲目从众 坚持独立思考
在那些重要的人生岔路口前,只有不盲目从众、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方向。那么,如何才能坚持独立思考呢?
首先,我们应当保持好奇心。善于观察并主动提出问题,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就常常对许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一探究竟。在长江中下游居住的时候,他发现指南针并非指向正南。此后,他对这一现象展开了长期观察,并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磁偏角的科学家。
其次,我们应当学会质疑和挑战,而非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在人类历史上,科学家曾对“时间”的概念做过多种解读,其中,牛顿提出的“绝对时空观”一度成为物理学界的主流思想。但爱因斯坦并没有盲目认同学界的主流观点,而是提出了颠覆性的相对论,认为时间是相对存在的。相对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它向我们证明:科学的进步,离不开人类的挑战精神。
同时,我们应学会自主学习。当你产生了一种观点,就应当对其进行充分的认知,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获取知识。知识可以帮助你对观点做出基本的是非判断,具体的事实和数据则会使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为此,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研究和实践来增进自己的知识储备。
最后,我们应坚持自己的观点。在确保自己对观点有充分认知的情况下,面对压力和反对意见,我们可以保持耐心。有的观点可能需要时间和努力来证明,不轻言放弃才能最终看到成果。
有时,适合他人的路,未必就是适合自己的。保持思考,迷茫的时候,记得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责任编辑|赵青云 张欣瑶(实习)
运营编辑|赵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