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频发,“防护伞”监测系统如何守护蔚蓝?

来源于:知力
发布时间:2025-08-09 21:52:45
    小字号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附近海域曾发生了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据可靠数据显示,溢油泄漏蔓延至少26千米,大面积海岸覆盖在黑黑的石油之中,海豚中毒变色出现死亡。这一事故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又一次石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全球对海洋污染问题的关注。





中国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就是在保护海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像是一位战士,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海洋,为海洋撑起了一把防护伞。




海洋防护伞


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由卫星、飞机、船舶、浮标、岸基监测站等构成水陆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监测系统,主要包含数据采集系统和信息接收处理传输系统两部分。




海洋观测卫星属人造卫星,通过遥感器海面电磁辐射监测海洋环境,能大面积、全天候等多要素观测,是监测系统关键部分。


海洋环境监测浮标是以锚定海上浮标为主体的自动观测站,可补近海观测站短板,在恶劣环境长期连续观测并传输多要素数据,由供电、通信、传感器等构成。


监测系统如何运行


海洋监测系统的运行过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卫星、飞机、船舶、浮标、岸基监测站等多种途径收集各种海洋污染相关的环境要素信息,然后通过无线传输等方式把数据传输给信息处理终端(通常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得到我们想要的监测结果,并用以判断监测海域的污染情况,起到海洋污染防治的效果。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的资源宝库,保护海洋,我们势在必行。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在海洋保卫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要与它并肩作战,最终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