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今天是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70载,记录了院士、科学家的育人故事,把科学课堂搬进万家灯火。纸短情长,今天只说“谢谢老师”。
严济慈:借光育人,烽火中点亮科学火种
严济慈,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他把烽火中的破庙、龙泉观当课堂。招中学青年做学徒,亲授磨晶体、装镜头手艺,带出钱三强等一代光学骨干,更把“科学救国”刻进学生心里。他用自制1000余片水晶振荡片、1400倍显微镜和千具测距镜装备前线,把论文写进抗战胜利,也把中国光学研究从废墟点亮。
吴明珠:戈壁育人,瓜香传薪火
吴明珠,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瓜类育种专家,新疆甜瓜品质改良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她把吐鲁番三百个生产队当成课堂,教老乡选瓜、留种、授粉,又把育成的“皇后”“芙蓉”等亲本无偿分给全国同行,让瓜农变专家。她育出30多个高糖抗逆甜瓜品种,结束了我国甜瓜依赖进口的历史,把甘甜撒向千家万户。
刘守仁:羊群为伴,牧场为堂,
育得桃李满天下
刘守仁,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羊与羊毛学专家,绵羊育种专家,新疆农垦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他把紫泥泉牧场当课堂,先教牧工子弟识羊、辨种、配饲料,再让“两母带一羔”的巧思在他们手中生根;还创造了“军垦细毛羊”,让中国羊毛比肩澳毛,结束进口历史。
黄令仪:以“龙芯”育人,以初心铸魂
黄令仪,微电子领域专家 。她把几十年芯片设计经验倾囊相授,深夜答疑、手把手带龙芯团队;再登科研高峰,造出156机、757机、龙芯系列,打破国外垄断,让中国弹载、北斗、电力有了“中国芯”。
李德仁:以天眼启智,以师道润心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国际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他带领团队攻克测量误差百年难题,打造“东方慧眼”星座,用252颗卫星守护山河,把育人初心写进强国苍穹。他最在意的身份始终是老师,耄耋之年仍坚守本科讲台,把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全部投入人才培养,常言“我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成为一名老师”。
赵忠贤:以超导为笔,书写育人篇章
赵忠贤,中国科学院院士、超导物理学家。常把实验室当课堂,把年轻同事当学生,缺设备就带他们自制仪器,夜以继日并肩攻关,把对未知的激情与报国的责任一并传下去;正是这份育人初心,孕育了两次高温超导突破——先后把铜氧系推向40K、铁基推到55K,让中国跻身国际超导前列。他曾提到自己与《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的缘分,他说,“我在高中时阅读了《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从中学到很多前沿科学,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
刘嘉麒:火山口上的讲台,熔铸育人初心
刘嘉麒,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40年坚守讲台,把火山岩当课本,带学生先学“化刚为柔”的科研思维,再赴现场教他们把太行山玄武岩拉成月背国旗的“中国丝”,他笃信“成果被更多人掌握才有用”。他创造了耐300℃温差、寿命200年的玄武岩纤维,实现“点石成金”的神话。
刘嘉麒院士曾提到,“中学时候就读过《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很多都是前沿的东西,读这些杂志能够掌握科学发展的形势”。现担任《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编委会主任,为杂志撰写多篇文章。
今天,我们把70年杂志堆成一座“讲台”,把这些院士、教授的故事折成“粉笔”,递到每一位读者手里。
欢迎留言,向潜心育人的老师、科学家们道一声感谢,让“谢谢”两个字,翻山越岭,抵达他们的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