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下午,由北京科学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青少年科学基金会、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太阳物理”大师报告会,在北京科学中心成功举办。太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深讲席教授汪景琇院士受邀主讲,北京市第五实验学校15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在汪院士带领下一同走进太阳这一“前沿科学的实验室”。
报告会现场,汪院士以“科学方法是做出科学发现的关键”为主线,系统阐述了太阳磁场与等离子体物理、太阳和恒星能源机制、中微子未解之谜、系外行星搜寻及空间天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等五大前沿方向,并重点介绍了我国“羲和”“夸父”双星已实现的空间太阳立体探测成果。汪院士勉励青少年弘扬“质疑、求真、协同、攀登”的科学精神,勇于投身基础研究和空间探测事业,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互动提问环节,学生们围绕太阳相关科学问题踊跃提问,有学生询问“太阳温度较高,无法直接发射探测器进行采样,那太阳的结构和地壳运动是怎么推算出来的?”,还有学生好奇“中微子是什么样的物质?”。汪院士对这些问题逐一细致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太阳内部结构,阐述太阳物理知识,以及我国太阳探测领域的最新进展。此次互动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太阳物理及前沿科学的兴趣,为培育科技后备人才、夯实航天科技创新的未来人才根基注入了动力。
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深度体验了北京科学中心两大特色展区。“科技中轴线”主题展,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学生们在钟鼓楼、万宁桥等相关展项中,感受科技与人文的碰撞交融。“科学再发现”主题展,以人类历史上10个里程碑式伟大发现为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与操作,激发对基础科学的探索欲。
最后,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科普影片《狂野北澳洲》。影片聚焦澳大利亚北部,展现其旱季丛林大火、雨季雷暴洪水造就的丰富湿地,以及终极捕食者鳄鱼的生存世界,带领大家踏上穿越金伯利海岸、阿纳姆土地和约克角雨林的史诗旅程,让师生深入了解生物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风貌。
本次活动聚焦前沿科技,以知识传递拓宽视野、用科研精神启迪青少年成长。北京科学中心将持续开展此类高质量人才培养活动,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