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布满碎石和砂砾的戈壁荒漠上,一辆老式军用吉普车正在不要命地疾驰。引擎的轰鸣声里,时不时响起的异常声音在时刻提醒着车上的乘客,这辆车正处在故障的边缘,随时有着抛锚的风险。
比起在戈壁滩抛锚更可怕的是,车背后几十公里的地方,一颗核弹已经安放就位,起爆前的各项工作已经就绪,只等“零时”一到,它就将化作一团巨大的蘑菇云,摧毁杀伤范围内的一切。
好在,当汽车最终抛锚的时候,一车人已经开出了危险范围。虽然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但这次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其实只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防原医学与病理学家程天民14次参与我国核试验经历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
程天民院士
家国沦陷,艰难的求学之路
1927年12月27日,程天民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市的周铁镇。尽管这里钟灵毓秀,风景独好,但程天民快乐的童年生活仅仅持续了10年。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寇的铁蹄很快踏碎了宜兴人民平静的生活。
抗战八年,周铁镇也沦陷了八年。三年高中三次更换校址,程天民几乎整个中学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苦难的学生时代让他深刻体验到被压迫的恐惧和家园被侵略的屈辱,并立下“誓死不能再当亡国奴”的誓言。
1944年,在苏州中学高中三年级时
与4位同学的留影(右一为程天民)
1945年8月初,高中毕业的程天民和两个同伴徒步穿越封锁线,准备去安徽屯溪报考大学,但在路上先后遭遇了盘剥和抢劫,身无分文的三人只能靠卖掉程天民冒险藏起来的12支钢笔作为生活费继续前行。
到屯溪以后,在大哥程冠民和好友孙初的帮助下,程天民先后报考了三所大学并且都成功考上。最终,他在已被江苏学院经济系录取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退学,放弃经济学改为学医,转为去国立中正医学院(现陆军军医大学的前身之一)报到,从此走上了学医报国的道路。
爱国学生,投身军旅生涯
在大学的第二年,“反内战,反饥饿”的学生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程天民也利用学生自治会积极编印进步刊物、海报,还亲手写标语、画漫画等,以实际行动投入到爱国学生运动中。
之后的几年里,程天民和同学们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并在1949年5月被学生自治会推选为“非常时期理代联合会(理事会和代表会的联合会)”的主席,和同学们一起保护学校财产,迎接了南昌的胜利解放。
1949年,程天民在中正医学院
念大四时的单人照
1949年8月1日,解放后的中正医学院更名为南昌医学院,并在9月与华中军区医科学校合并为华中医学院。合并后的华中医学院是隶属于军队的医学院校,因此程天民和原南昌医学院的同学们也由此正式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
1950年,程天民完成本科学习后,本应继续完成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后毕业,但因为当时学院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程天民被分配到学校病理学教研室担任实习助教留校任教,在病理学专业上开始了教师生涯。
程天民在病理学师资班的
学习笔记(1951年—1952年)
一年以后,国家卫生部委托广州中山医学院梁伯强教授主办“全国第一期病理学高级师资班”,学校选派程天民参加培训。师资班的首批学员只有12人,程天民是其中唯一的军人。
在一年的培训中,程天民在梁伯强、杨简等著名病理学家的悉心指导下受到了系统完整和严格正规的专业训练,打下了坚实的病理学知识基础,为他之后的科研工作、学术思想和治学态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深入戈壁,寻求第一手研究资料
1964年10月16日,戈壁滩上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