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大曾承诺的“三不”!

来源于: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发布时间:2024-10-11 13:54:13
    小字号

每秒运算一亿次一次不少;研制时间一天不拖;预算经费一分不超。

这是慈云桂为了研制计划所立下的“三不”军令状。

 

慈云桂(右二)与胡守仁(左二)等人讨论亿次机研制方案

他带着这支年轻的队伍,吃在工厂、睡在工厂,拼命搞研发;一晚上两毛钱的加班费却没有人去登记领钱。

正是有这样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新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终于诞生了!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鱼雷作为我国海军的主要作战武器之一,因设备老旧,只能依靠肉眼瞄准,这使得在高速颠簸的军舰上精准命中目标相当困难。

因此,“鱼雷快艇指挥仪”的研发任务成为我国海军的当务之急。

考虑到“鱼雷快艇指挥仪”是当时世界领先的军事技术,不仅强国对华实施了禁运,甚至拥有技术的苏联也不肯向中国透露任何信息!

因此,我国的研制任务必须完全依赖自身。

这一重任落在了哈军工(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现国防科技大学前身)的肩上。

慈云桂(左二)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实验室

 见都没见过,却要造计算机?!

接下来,哈军工将计算机研发列为“一号任务”,海军工程系成立了由系副主任慈云桂直接领导的“331”(后改为901型)电子管数字计算机研制小组。

这群平均年龄25岁的“三无人员”——没有实验室、没有设备、没有见过计算机。

他们在众人期望下开始了“鱼雷快艇指挥仪”的研制计划。

他们担心自己“连计算机都没有见过,到底要怎么造出计算机?”

面对大家的焦虑不安,慈云桂说:

“虽然搞科研不像打仗那样,凭着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压倒一切的气势

把枪一端、头一低,一鼓作气就能冲上制高点。

但我们可以像攀登悬崖那样,

虽然很难,但只要找准了路径,就可以扣着崖缝往上爬,

终会攀到山顶上。”

我国第一台电子管军用计算机,用于鱼雷快艇指挥仪

国庆节最好的礼物!

在慈云桂、柳克俊和胡守仁的带领下,研制小组借用了系里的雷达实验室作为研制基地,开始了研发工作。

他们左手拿着书、右手拿着万能表,

每天的工时高达17、18小时,

过着食堂、宿舍、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

终于一步一步慢慢抵达山顶……

19589月,一封来自哈军工的急电,传来我国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军用计算机诞生。

收到电报的聂荣臻元帅直呼:“这就是国庆节最好的礼物啊!”。

国防科大,偏偏你最优秀

经历了退出军队序列、南迁至长沙后,哈军工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于1978年受中央命令,将“长沙工学院”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计算机!”

邓小平的一席话让推动先进计算机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这一重任落在了国防科大的肩上。

他深知,尽管国防科大当时刚成立不久,但那里聚积着一群曾研发出“我国第一台电子管军用计算机”的精英!

银河-I科研人员奋力攻关

终于,1983年,

银河亿次计算机通过了国家鉴定。

提前一年成功制造出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

这一成就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人物经历

慈云桂,1917年出生于安徽桐城,电子计算机专家,长期从事无线电通讯、雷达和计算机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被誉为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他是中科院院士,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一号”总设计师,第一台百万次级集成电路计算机总设计师,以及中国第一套舰用雷达和声纳总设计师。

了解更多科学家故事可参观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科学家群体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博物馆,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旨在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

我们将陆续发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相关活动内容

敬请期待,欢迎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