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发出的科学信

来源于: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4-10-11 14:42:00
    小字号

在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转折点,广大科学工作者意识到,他们必须团结一致,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这是他们的使命和责任。

科学工作者发出了“服务人民,服务新中国”的时代强音!

从“科代筹”到“科代会”

1949年7月13日,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及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联手推动,共同举办了中华全国首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简称“科代筹”)在北平召开。

会议集结了来自各地的206位筹备委员,经选举产生了15位正式代表及2位候补代表,他们将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次会议标志着科技界的团结与凝聚。

筹备会留影(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中国稻作科学之父”、我国著名农学家丁颖参与了“科代筹”。

在记录会议进程的报告中,他提到:“综观开会当中,政府各首长和各代表均抱有极大希望,希望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能够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俾在政府领导下,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事于各种专门科学的研究,以服务于人民大众,服务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农学家丁颖参加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会议经过的报告(复制件)(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50年8月,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简称“科代会”)在清华大学召开。周恩来、朱德、李济深、黄炎培以及李四光、竺可桢、钱三强、华罗庚等人出席会议。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代表合影(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的签名旗(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此次会议作出了重大决策,即成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与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两大机构。此举标志着中国科技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逐步走向团结统一的崭新阶段。

全国科普常委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第二次会议的会议记录(复制件)(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经过近8年的发展,1958年9月,全国科联与全国科普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两者正式合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即现在众所周知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议选举李四光先生担任协会主席,引领中国科技事业开启新的征程。

留美科协“动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陆续发出号召,希望留学生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工作。

1950年3月,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从国内给留美科协常务理事丁敬寄去了一封信,希望留美科协能动员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寄给丁敬的信(复制件)(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丁敬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动员留学生回国成了留美科协的中心任务。

1950年,丁敬留学美国时留影(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丁敬召开会议,并负责起草了留美科协的会议宣言,他在宣言中写道:“新中国的全面建设即将开始,因此每个科学工作者都有了更迫切的使命和真正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机会,这是我们千载难逢的良机,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国科学工作人员无可旁卸的责任。我们应该努力加强学习,提早回国参加建设新中国的行列!”

会议确立了认识新中国,为回国参加建设作准备,一切为了回国去的工作重点。

1949年初,丁敬(左图)和葛庭燧、侯祥麟等一同发起组织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右图为丁敬保存的《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宣言》(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50年6月,留美科协召开年会,再次决议“推展回国运动必然是留美科协的基本任务之一。动员运动不仅限在会员之内,而且更扩大影响到全体留美同学。”

丁敬也以身作则,毅然中断学业,突破重重阻碍,于1950年9月回到祖国。回国后,他选择到一所红色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工作,领导组建了我国首个爆炸装药加工专业教研室。

据不完全统计,19498月至195012月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留美科协成功动员了逾400名会员归国效力。这些朝气蓬勃的科技精英迅速融入国家的各个教育与科研领域,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