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的护照上说了什么?

来源于: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发布时间:2024-10-11 16:33:36
    小字号

“当时在西海岸,美国人是扣了‘导弹之父’钱学森,但是在东海岸实际上是扣了颜先生,因为他是搞钛合金的。”中国著名材料科学家谢锡善在接受采访时说。

这里提到的颜先生,就是材料科学家,金属物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颜鸣皋。

颜鸣皋(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绝食也要回中国

1949年10月,颜鸣皋在美国通过收音机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参与建设。然而,美国不愿轻易让这位成就卓越且潜力无限的战略科学家离开。1950年10月,就在他计划回国的前两周,颜鸣皋被美国联邦调查局以“非法留居”的罪名逮捕并关押审讯。

为了挽留颜鸣皋,审讯官表示,只要他愿意留下,将加大对他的科研支持,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并协助他将家人接来。然而,这些威逼利诱都不能动摇他归国的决心。颜鸣皋没有屈服,选择以绝食抗议。最终,在学校和友人的帮助下,他得以走出囹圄。

1951年2月,颜鸣皋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这是他当时使用的护照。

护照上注明:“前面代替护照宣誓书,原为利便居留外国之华侨急于旅行,暂时因中国时局关系在居留地未取得适当护照,以此为代替。”

颜鸣皋回国时的护照(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穷乡僻壤中诞生的钛合金材料

1956年,为加强航空材料研究领域,国家正式设立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并将钛合金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在此背景下,颜鸣皋应邀加入该所,负责筹建我国首个钛合金研究室。

初期,该所条件十分艰苦,周围是荒凉的乡村和布满荆棘的荒坡,实验设施几乎空白,一切需从头开始。颜鸣皋带领一批青年技术人员,既着手准备设备,又积极搜集研究资料。

他们自主研发并制造了国内首台7.5千克级的真空自耗电极电弧炉,专门用于钛合金的真空熔炼。利用这台设备,他们成功熔炼出我国第一块3千克的钛合金铸锭,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正式具备了自主生产钛合金的能力。

颜鸣皋在研究室(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此后,颜鸣皋继续带领团队勇往直前。他们开展了一系列钛合金材料试制与加工工作,为我国航空钛合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祖国的“战鹰”疗伤

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断裂力学和新型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航空产品的结构与部件设计理念经历了重大转变。传统上,设计侧重于强度和疲劳,逐渐演变为更加关注断裂设计和损伤容限设计。然而,在当时的中国,断裂设计和损伤容限设计领域几乎是一片待开拓的新天地。

颜鸣皋(左一)在科研一线(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因此,颜鸣皋将目光投向了全球尖端领域——航空材料疲劳与断裂。他组织研究团队,将宏观力学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深入研究金属材料的疲劳与断裂现象,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培养出了一支技术精湛、勇于创新的核心团队。在他的引领下,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在该领域迅速崛起,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更是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

他如同一位高超的医师,为祖国的“战鹰”治疗损伤,同时也成为疲劳与断裂科学研究领域的领航者。

了解更多科学家故事可参观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我们将陆续发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相关活动内容,敬请期待,欢迎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