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师于国丨自学成才,“无限忠诚”的军工先驱

来源于: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发布时间:2024-10-12 11:27:43
    小字号

编者按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于5月30日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科学家群体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博物馆,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旨在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博物馆已收藏入库500余位中国科学家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著作、音视频和相关文物文献等珍贵史料。这些藏品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还原历史、与科学互动,带你亲身参与到那些重大的科学发现中。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工师于国 

工业遗产背后的中国工程师主题展展厅

他是陕甘宁“边区工业之父”,中国机械工业中杰出的领军者,被称为“多方面的、终生的工程师”。他的一生清正廉洁,是“理想、勤奋、认真、创新”的楷模,凭借着卓越的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才能,为祖国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毛泽东曾评论沉鸿为“红色专家”,为其亲笔题词“无限忠诚”四个大字。他就是爱国工程师的杰出代表——沈鸿。

只上了四年的小学

 沈鸿(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沈鸿,出生于浙江海宁,是一位机械工程专家,也是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的总设计者。1917年,沈鸿因病从米亚小学辍学,只上了四年小学。他一生中唯一接受的正规教育就是这短短四年。面对困难的学习环境,他自力更生,坚持不懈地阅读,专注于技术科学领域。他不断磨砺自己,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和生产难题,最终成为一位博学的专家,在我国工业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布店学徒到兵工厂总师

1919年起,沈鸿在布店做了三年学徒,后来晋升为店员,开始协助管理账目。受到上海人民在“五四”运动中为争取“华人市民权”而进行的反抗思潮的影响,他深感帝国主义势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耻辱。在阅读《共产党宣言》《世界史纲》和《史记》等著作后,他逐渐萌发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

1931年冬,沈鸿从布店同事和亲友中筹集5000元开办了一家五金厂,开始生产弹子锁。当时,弹子锁是由美国公司耶勒垄断的产品。面对这一局面,沈鸿没有退缩,努力争夺市场份额,结果遭致洋人的忌恨。耶勒公司想通过降价倾销来挤垮沈鸿的锁厂,沈鸿并没有畏惧。他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采取薄利多销等策略,在巨浪中站稳了脚跟。这场商战让沈鸿认识到民族工业深受外国势力的压迫,也激发了他抗衡洋货、报效祖国的决心和勇气。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沈鸿看到国民党政府不愿组织内迁工厂支援抗战,缺乏明确方向,并且得知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由此,他决定带领全部工人和设备援助共产党。在八年的抗战岁月中,沈鸿担任安塞县山沟里的“茶坊兵工厂”总工程师。面对危机,他刻苦钻研书本知识,向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学习,不断实践探索,攻克众多难题。该厂的技术人员设计制造了数百台机器设备和四百多个重要部件,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造中国首台万吨水压机

1961年江南造船厂的万吨水压机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当中国的基础工业奠定了基础后,沈鸿决定着手建设能够支撑国家工业和军事实力的大型设备。1958年5月,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期间,毛主席批准了他提出制造万吨水压机的计划。当时工厂缺乏制造这种大型设备所需的大型铸件、锻件、机床、厂房和专家,沈鸿将此称为“五大皆空”,同时还缺乏研发能力。为了成功研发,沈鸿和他的团队奔走于全国各个中小型水压机工厂,进行反复对比实验,采用特殊的拼焊结构,最终完成了万吨水压机的制造、安装和投产。

同一时期,当时洪水泛滥严重,沈鸿奉周恩来总理之命,协助水电部解决了三门峡水电站15万千瓦大型水轮机转子焊接的难题。沈鸿在记录三峡工程的手稿中曾写道:“三峡高坝是其中重点之一,使这一区域大洪之年不成大灾,调大批工程技术专家研究提出方案。”

沈鸿记录三峡工程的手稿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在这篇手稿中,种种笔迹都透露出沈鸿对人民的关切、对国家建设宏伟愿景的追求,以及作为工程师的使命感,凝聚了他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凭借刻苦的自学和实践,沈鸿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更令人钦敬佩的是,他毕生为祖国工业奋斗,风雨不改、废寝忘餐,唯愿推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助力祖国工业建设。他身上这种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将激励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工业建设添砖加瓦。

我们将陆续发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相关活动内容,敬请期待,欢迎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