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馆行丨跟着科学小记者,探寻朱光亚的科学之路

来源于:知识就是力量
发布时间:2024-10-12 12:57:03
    小字号

近日,《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打卡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聆听展品诉说中国科技发展的声音,见证熠熠生辉的科学家精神。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科学家群体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博物馆,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旨在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

知力科学小记者走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透过展物,他们回顾了核物理学家朱光亚的人生历程,朱光亚一生只专注于核武器研究这一件事,他的故事让科学小记者受益匪浅。

不为浮名绊,愿为大事来

他是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并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他被誉为“中国工程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他就是朱光亚。

在1964年10月16日15时,西北地区广袤的戈壁滩上闪过一道强光,腾空而起的巨大蘑菇云宣告着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至此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的国家之一。朱光亚望着那朵跃起的蘑菇云潸然泪下,自己少年时的强国梦终于实现了。

1950年,朱光亚在美国密执安大学留影

(图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三次出入北大——均为核武器

1924年,朱光亚出生于湖北宜昌。在他幼年年时,随父母从宜昌经沙市迁回汉口,因为父亲在一家法国企业工作,他从小就接受了西方教育。朱光亚少年时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大学求学期间,曾留美并回国的赵光增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物理学,这让朱光亚深刻感受到了物理学科新发展的魅力。

朱光亚曾三次出入北大,都与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密切相关。1942年,朱光亚考入了西南联大,这是朱光亚第一次走进北大的校门。1945年,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同年美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美国“大方”地表示,中国人想学原子弹技术可以去美国。朱光亚便以华罗庚助手的身份奔赴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原子能技术。

但是,美国根本不会把绝密技术交给中国人。朱光亚一行人不甘心无功而返,暂时留在美国,开始寻找学习原子弹技术的机会。后来,朱光亚在美国执密安大学取得核物理博士学位,并在物理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随后,朱光亚与其他几位同学组织成立留美中国学生科学协会,并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他在信中写道:“祖国迫切地需要我们。”动员大家回国效力。

1950年,朱光亚回到祖国,开始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这是朱光亚第二次进入北大。1952年春,朝鲜战争进入了焦灼阶段,停战谈判成为我国外交中的头等大事之一。他离开了北大作为英文翻译和核观察员前往朝鲜参与停战谈判。

1955年,朱光亚第三次进入北大,与胡济民等科学家一起组建我国第一个核科技高等教育基地——物理研究室,为国家培养原子能专业人才。朱光亚三次出入北大均为核武器的研发,大国工匠精神在他身上熠熠生辉,体现得淋漓尽致。

朴实慈祥的父亲

1953年,朱为亚从朝鲜回国后怀抱女儿

(图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在科研领域雷厉风行,耐心钻研的朱光亚对家人来说又是如此的朴实慈祥。朱光亚的儿子朱明远想起了与父亲的往事,“当时父亲负责我的物理、数学,他把初中和高中6年的物理和数学知识手写成了一份份复习提纲,有好多本,每本十几页,内容很精炼。”

朱明远在填报专业时,对心爱的物理学跃跃欲试,不料被父亲否决:“你更适合学习数学。”那时的朱明远已24岁,已然没有了学习数学的年龄优势。后来朱明远报考了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四上学期,朱明远不负众望,报考了中科院计算机所研究生的出国留学班。朱光亚得知儿子在学术领域有了科学的规划后,十分高兴,当即上街给儿子买了一条新裤子作为奖励。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搞中国的核武器

朱光亚参与了中国多项核武器的研究工作,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空投航弹、第一颗氢弹……他的身影无数次出现在新中国核事业发展的重要时刻。他藏身于核武器爆炸的烟云背后,与默默耕耘的科学家一起,让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的国家之一。

1999年9月18日,朱光亚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中最后一个被解密的人,至此,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终于全部为人所知。

2004年12月,中国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正式冠名为“朱光亚星”。2011年2月26日,朱光亚魂归“朱光亚星”,享年87岁。雪落北京,他的星光却如当年照耀在那个青年眼中的朝阳一般,永远璀璨。

“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朱光亚的精神将永远存于“两弹一星”的事业中,奔涌在祖国的血脉里。

参观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了解朱光亚的故事,让知力科学小记者也十分感慨,快来听一听部分小记者的探馆心得感悟吧!

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好科学家故事。大家好,我是《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李伯涵。

今天参观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对我触动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朱光亚先生。他青少年时期就立下了科学救国的志向。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多次威胁要使用原子弹。

朱光亚先生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核武器研究工作。当时的研究条件极其艰苦,资料匮乏、设备简陋。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朱光亚先生和他的团队日夜奋战,隐姓埋名。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此后,又成功研制出氢弹。

朱光亚先生在工作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每一个数据、每一次实验都严格要求。他一生低调,默默为国家的核事业奉献。他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首先,我们要有坚定的爱国情怀。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心怀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面对困难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条件艰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朱光亚先生的团队依然能取得巨大成就,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之相比微不足道,更应勇敢面对,努力克服。

我们要有严谨的治学和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都认真负责,注重细节,才能把事情做好。最后,要学会默默奉献,不追求虚荣和名利,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而努力实践。朱光亚先生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