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近日,《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打卡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聆听展品诉说中国科技发展的声音,见证熠熠生辉的科学家精神。
夏培肃,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计算机专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母”。她的一生充满了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她在计算机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奠定了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基础。
1985年夏培肃(右二)获赫里奥-瓦特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时合影照
(图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1945年,夏培肃从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毕业后,进入交通大学重庆分校电信研究所攻读研究生,系统学习了电机方面的全部课程。毕业后,她前往英国深造,于1950年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她便进入了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网络研究室,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并参与了我国首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的工作。1952年,她与闵乃大、王传英一起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开启了我国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发的篇章。在华罗庚教授的领导下,他们开始探索和推动国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夏培肃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照
(图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1956年,夏培肃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并主导研发了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这台计算机不仅用于教学,还承担了包括潮汐预报计算、原子反应堆射线能量分布计算等多项外部单位委托的任务。夏培肃的创新设计使107机具备了世界同类产品所不具备的随时开关功能,极大提升了机器运行的稳定性。
1959年6月17日,中科院计算所第三届训练班全体工作人员合影,中排右五为夏培肃
(图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在6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夏培肃持续致力于高速计算机的研究和设计,并取得了一系列系统性的创新成就。她领导开发了多款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系统,并提出了高速互连网络的概念,可连接数以万计甚至更多处理机。这些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发展。
1980年,夏培肃撰写的“150数列处理机D型插件布线规则”等相关手稿(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除了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成就,夏培肃还在教育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她撰写了我国计算机领域的首部正式讲义,并创办了中国计算机界的第一个计算机原理讲习班。夏培肃培养了60多名研究生,其中两人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另有三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此外,她还创办了《计算机学报》等期刊,并担任主编或副主编,对计算机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夏培肃与其研究生韩承德(右一)、李国杰(右二)合影(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夏培肃一生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坚持做中国自己的计算机。她反对仿制,主张通过自主研发来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尽管到了2000年左右,夏培肃因年事已高,逐渐退出计算机的一线研发工作,但她仍对计算技术领域保持着极大关注。从计算机专业科研人员的角度重新审视量子计算机,她最终发表了一篇名为“量子计算”的综述性文章,在国内计算机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广泛引用。
参观完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后,让大家不禁敬佩老一辈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快来一起听听知力科学小记者的探馆心声吧!
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好科学家故事。大家好,我是《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陈姿妍。
今天有幸走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参观。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夏培肃奶奶,她就像一位超级厉害的科技精灵!她和她的同伴们,比如闵乃大和王传英,就像是一支勇敢的魔法小队,他们一起为中国计算机事业打开了一扇大门。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电子计算机的世界里一片黑暗,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可是夏培肃奶奶和她的同伴们不畏艰难,一起探索,一起学习,最终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电子计算机——107机!这就像他们魔法的结晶,帮助中国在科技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之后的岁月里,夏培肃奶奶不断推动开发更先进的处理器和CPU,就像一位有魔法棒的仙女,为了让中国的科技更强大,她和伙伴们一起想办法,一起努力。终于,他们在龙芯项目上取得了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款自己设计的CPU——“龙芯一号”。
夏培肃奶奶的故事让我明白,科技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只要我们努力去探索,就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奇迹。我也要像夏培肃奶奶一样,运用智慧和努力,为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科学家群体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博物馆,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旨在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
我们将陆续发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相关活动内容敬请期待,欢迎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