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活儿非干不可吗?极端天气科研

来源于:《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4-10-12 13:39:27
    小字号

在青藏高原上,翟盘茂为了获取稀缺气候资料,率领团队深入人迹罕至之地。

在国际会议上,他作为委员会工作组主席,落槌决定重要结论的达成。

他不仅在青藏高原上“翻山越岭”,还在国际会议上“槌”定风云!

穿越青藏高原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我国乃至全球带来了严重影响。

科学家来到海拔数千米的青藏高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助力我们解决极端天气的难题。

为此,翟盘茂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勇敢地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立志揭开极端天气背后的奥秘。

翟盘茂(后排左五)率领

团队进行青藏高原科学考察

缺氧、严寒、强紫外线等恶劣环境因素时刻考验着考察队的意志。

然而,翟盘茂教授和他的团队毫不畏惧,他们穿越冰川,攀登高峰,在高原深处寻找气候变化的蛛丝马迹,并采集到了大量珍贵的气象数据。

有了科学先行者填补青藏高原气象研究的空白,才能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洞察气象万千。

天气预报为啥这么准

极端天气

(图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极端天气又被称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那些在特定的区域和时间内发生的极其少见的,对生命、财产和社会可能造成巨大危害和损失的异常天气现象或天气事件。

与人们通常所期望的风调雨顺不同,极端天气往往伴随的是远超出正常范围的降水、气温、大风等。

翟盘茂着力于解决气候变化中的瓶颈问题,从而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

在主持“973项目”——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中,翟盘茂带领数十位科学家联合攻关,历经5年时间,最终建成了时效可达1到2周的持续性暴雨中长期预报系统。

该系统在中央气象台预报业务中应用,弥补了此类高影响事件预报精度低、时效短等不足,保障了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硬核导师”上线

翟盘茂在青藏高原无人区

架设自动气象观测设备

在繁忙的国内外工作之余,翟盘茂还为培养优秀科研人才投入了许多精力。

翟盘茂不仅能够掌握学生的科研进展,还会主动帮助他们解答生活中的难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提供建议。

逢年过节,一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与家人团聚,翟盘茂会邀请留院学生共度佳节。

有时他还亲自下厨,让学生感受学院的温暖。

开展科研工作时,翟盘茂则将严谨的科学精神贯穿始终,从行文用词的规范,到口头表达的技巧,翟盘茂都事无巨细地指导学生。

槌”下的决心

翟盘茂作为IPCC第一工作组主席

支持政府评审会议,结论达成的落槌瞬间

在最近的8年时间里,翟盘茂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工作中。

工作过程中,翟盘茂的专业素养、沟通协商能力和敬业精神,给国内外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份没有额外收入,但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

为了照顾不同国家人员的时区差,视频会议往往在北京时间深夜甚至凌晨进行。

同时,会议还经常出现24小时甚至48小时不眠不休连续进行的情况,翟盘茂却从未缺席过会议。

作为工作组主席,翟盘茂不仅需要协调性格不同和观点迥异的国际学术专家参与讨论,还需要考虑和平衡各国政府的分歧,以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气候变化决策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翟盘茂兼具科学家的严谨和外交官的灵活应变,努力了解各位报告作者的真实立场,总能非常有技巧性地推进会议工作。

作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领域的先驱者,翟盘茂奠定了国内极端事件研究的方法和基础,为该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为守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春成长:

1984年,翟盘茂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1987至1990年期间,翟盘茂在南京大学攻读物理气候方向研究生。

毕业以后,他深耕于气候诊断和气候变化领域。

90年代期间,他就开始使用我国的日尺度观测资料开展极端事件变化研究,是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的先驱者。

职业经历:

翟盘茂,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

我们将陆续发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相关活动内容敬请期待,欢迎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