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生性温和、勤勤恳恳
一心扑在中国爆破技术的发展上
中国首屈一指的工程爆破专家
一生研究紧张、刺激、惊心动魄的爆破技术
为国家数不清的铁路、公路、桥梁
水利工程和楼房建设劈山开路
他就是工程爆破技术的开拓者—冯叔瑜
冯叔瑜(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艰难的求学时代
1924年,冯叔瑜出生于四川省邻水县的一户农家。在他14岁那年,父亲因霍乱去世,留下母亲独自支撑,全家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失去父亲后,接受教育几乎成为奢望,然而幸运的是,一位亲戚的资助,使他得以继续求学。
家境的贫困令他的生活十分拮据,从中学到大学,冯叔瑜凭着好记性和双倍的努力,终以出色的成绩毕业。谈及大学经历,他总谦逊地表示“成绩虽不拔尖,却还算过得去”。
青年时期的冯叔瑜
(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大学毕业后,冯叔瑜通过老师的推荐,进入成渝铁路成为一名实习生,并加入了中共重庆的地下党组织。
1951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线路——成渝铁路正式开工,冯叔瑜很快被选为国家公派的第一批留苏学生,前往列宁格勒铁道运输工程学院学习石方工程机械化施工的大爆破方法。
冯叔瑜留苏期间的学习笔记
(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55年,学成归国的冯叔瑜立即投身于我国铁路建设的高潮中。
首屈一指的爆破专家
刚回国时,冯叔瑜受铁道部工程总局委派,担任苏联唯一来华的爆破专家齐齐金的助手。
他先后参与了鹰厦、宝成、川黔、都贵、成昆等铁路新线的爆破施工设计,积累了丰富经验,并逐步对爆破工程有了自己的理解。
冯叔瑜(后排左二)与成昆线爆破组部分成员合影
(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58年,三峡水利爆破组成立。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缺乏世界经验可参考,冯叔瑜带领爆破组进行了18次定向爆破筑坝的试验研究。尽管三峡大坝直到几十年后才开始修建,但冯叔瑜默默耕耘,积累的这些实验数据至今仍是中国水电建设最坚实的基础。
1971年,冯叔瑜参与了中国有史以来首次万吨级炸药的大爆破工程,地点在攀枝花钢铁公司的狮子山。
在广州黄埔港航道疏浚的水下爆破工程中,冯叔瑜创立了一套水下爆破的施工工艺和爆破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1994年,三峡大坝正式开始动工兴建。冯叔瑜创新地采用了深孔爆破和光面爆破相结合的方式。
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冯叔瑜始终穿梭于祖国各地。无论是崇山峻岭、戈壁荒滩还是黄土高原……几乎所有突破性和有重大影响的爆破工程,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为我国爆破事业奉献了全部心血。
个人简介:
冯叔瑜(1924年6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爆破专家,长期从事工程爆破技术研究。1958年创建爆破研究室,曾任铁科院铁建所爆破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了解更多科学家故事可参观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我们将陆续发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相关活动内容,敬请期待,欢迎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