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今天是父亲节
有这样一些“父亲”们
他们因为在科学发展的
各自领域里卓越的贡献
被冠之以领域之父的美名
他们给这个领域带来了新的生命
承载了奠基者的责任
让我们心怀感恩
向这些中国“科学之父”们致敬!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图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钱学森,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等荣誉。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12次发射任务全部完成。这一切的起点,离不开钱学森。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他为中国航天工程和国防建设事业、国家现代化建设和近代力学的发展等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图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钱三强院士于20世纪50年代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早在1960年,即在原子能所组织中子物理理论与实验两个研究组开展氢弹的预研工作,为氢弹研制作了理论准备,促成了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制成了氢弹。
图片来源:新华网
于敏,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别奖、中国杰出科学家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于敏院士是新中国氢弹研究中的关键核心人物,他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1965年10月,在他亲自组织和部署下,氢弹理论得以突破。
图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孙家栋,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
图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船舶制造、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第一代鱼雷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总体设计主要负责人,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国家授予他“共和国勋章”的荣誉称号。黄旭华以拳拳爱国之心默默奉献,突破种种技术难关,踏平坎坷成大道,创造了中国核潜艇研制的历史。
图片来源:新华网
南仁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原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天文学家,“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
南仁东院士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科学技术工作。2017年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南仁东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
图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常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成功秘诀”,如果有的话,就是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茅以升,桥梁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世纪30年代,他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后,曾参与主持人民大会堂的结构审查工作。茅以升先生为中国桥梁科技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创建了中国桥梁史上的里程碑。2019年9月25日,中宣部、中组部等9部委联合授予茅以升先生“最美奋斗者”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