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眼:风暴中心的 "寂静禁区"

来源于:知力
发布时间:2025-04-03 17:12:27
    小字号

在浩瀚的海洋上空,台风如同一场震撼天地的交响乐,裹挟着狂风暴雨席卷而来。然而,这场看似混乱的“演奏”中心,却隐藏着一个奇妙的宁静区域——台风眼。当周围眼墙的风速突破50米/秒时,台风眼内却近乎无风,仿佛突然被某种神秘力量按下了暂停键。这种奇特的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揭开谜底。


台风的结构


台风是一个庞大的低压气旋系统,其能量源自温暖海洋释放的潜热(物质在物态变化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和水汽。它的结构可分为3个部分:

外围螺旋雨带

外围螺旋雨带是台风的显著特征之一,它们从台风中心向外延伸,如同台风的“触手”,覆盖范围广泛。这些雨带由一系列的雷暴云组成,会带来持续的强风和暴雨,是台风外围的主要降水区域。

眼墙

眼墙是围绕在台风眼周围的环状区域,是台风能量最集中的地方。眼墙的直径一般在20~50千米之间。在这个区域内,风速极高,常常能达到台风的峰值,是台风中天气最为恶劣的部分。

台风眼

台风眼位于台风的中心,直径通常在10~50千米之间。在台风眼内,气压极低,但风速却相对较小,甚至可能出现近乎静风的状态。

这种“内静外狂”的对比,源于台风内部复杂的动力平衡。台风的运动由两种相互作用的环流系统驱动:主环流和次级环流。如图所示,主环流维持台风的旋转动能,而次级环流则负责将海洋的热量向上输送,为台风“充电”。眼墙的上升气流如同一个热力泵,不断将能量从海面输送到大气高层。

台风眼的形成


台风眼的形成是台风成熟阶段的标志。当热带气旋(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逐渐加强时,主环流的风速加快。外围空气以螺旋形式向低压中心汇聚,在眼墙处抬升,释放大量潜热。这股热量驱动次级环流的上升运动,并在高层形成辐散外流。与此同时,下沉气流在台风眼中心被“抽吸”,最终形成稳定的无风区。

对台风眼的研究不仅提升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更启示人类:在狂暴的自然之力中,秩序与平衡始终如影随形。正如古人观台风而知天象,今日的科学家们正透过这片“静风之眼”,解码地球大气最深邃的奥秘。



撰文| 朱雪松 王尚宏 李永平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高琳 岳焕琦


运营编辑 | 岳焕琦  李元龙


质量审核 | 业蕾

❖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